医师资格证书编码由 24(27)位数字组成. 医师资格证书编码第 1-4 位是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年 度代码,第 5-6 位是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代码,第 7 位是执业医师级别代码,第 8-9 位是 执业医师类别代码,第 10-24 位(27 位)是居民或公民身份证代码。
注册证书时需要填写执业范围,中医执业医师注册时执业范围如下:
说明:中医类别医师包括中医、中西医结合、民族医医师
1、中医专业:中医专业执业范围须填写二级学科,如中医内科专业。
2、中医专业二级学科有:内科专业、外科专业、妇产科专业、儿科专业、皮肤科专业、眼科专业、耳鼻咽喉科专业、口腔科专业、肿瘤科专业、骨伤科专业、肛肠科专业、老年病科专业、针灸科专业、推拿科专业、急诊科专业、康复医学专业、预防保健科专业。
(一)、临床类别医师执业范围:
1、内科专业(含老年医学专业、传染病专业)
2、外科专业(含运动医学专业、小儿外科专业)
3、儿科专业4、眼耳鼻咽喉科专业5、皮肤病和性病专业6、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(含核医学专业)
7、医学检验、病理专业8、急救医学专业9、康复医学专业10、预防保健专11、精神卫生专业(含精神病专业、心理卫生专业)
12、妇产科专业13、麻醉专业1、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(如医疗美容)
(二)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:
1、中西医结合专业。
2、中医专业:中医专业执业范围须填写二级学科,如中医内科专业。
3、中医专业二级学科有:内科专业、外科专业、妇产科专业、儿科专业、皮肤科专业、眼科专业、耳鼻咽喉科专业、口腔科专业、肿瘤科专业、骨伤科专业、肛肠科专业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、老年病科专业、针灸科专业、推拿科专业、急诊科专业、康复医学专业、预防保健科专业。
床类别医师执业范围:
1、内科专业;
2、外科专业;
3、妇产科专业;
4、儿科专业;
5、眼耳鼻咽喉科专业;
6、皮肤病与性病专业;
7、精神卫生专业;
8、职业病专业;
9、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;
10、医学检验、病理专业;
11、全科医学专业;
12、急救医学专业;
13、康复医学专业;
14、预防保健专业;
15、特种医学与军事医学专业;
16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业;
17、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。
(二)口腔类别医师执业范围:
1、口腔专业;
2、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。
(三)公共卫生医师执业范围:
1、公共卫生类别专业;
2、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。
(四)中医类别(包括中医、民族医、中西医结合)医师执业范围:
1、中医专业;
2、中西医结合专业;
3、蒙医专业;
4、藏医专业;
5、维医专业;
6、傣医专业;
7、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。